台风的命名规则和流程由世界气象组织(WMO)的台风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管理。以下是关于台风命名的详细解析:
1. 台风命名的背景和历史
- 早期命名:20世纪初,澳大利亚气象预报员克里门·兰格首次为台风命名。此后,美军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1945年开始为西北太平洋的台风用人名命名。
- 统一命名:由于不同机构对台风的编号和命名存在混乱,1997年,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在香港举行的第30次会议上决定,从2000年1月1日起,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统一的命名表。
2. 命名规则
- 命名表构成: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,由亚太地区的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,每个国家或地区提供10个名字。这些国家和地区包括:柬埔寨、中国、朝鲜、中国香港、日本、老挝、中国澳门、马来西亚、密克罗尼西亚、菲律宾、韩国、泰国、美国和越南。
- 命名要求:台风名字需符合以下条件:
- 中文名2-3个汉字,拼音不超过9个字母。
- 朗朗上口,易于媒体广播。
- 无不恰当的含义,不能使用商业品牌名称。
- 不能与曾用或现用台风名称重复。
- 名字来源:各国提供的名字风格多样,如中国多以神话或小说形象命名(如“悟空”“电母”),日本多以星座命名(如“摩羯”“天兔”),东南亚国家多以动植物命名(如“鹦鹉”“圣帕”)。
3. 台风命名流程
- 当西北太平洋或南海上的热带气旋达到热带风暴强度时,台风委员会会根据命名表顺序给予其名字,并附上一个四位数字编号。
- 命名表按顺序循环使用,当某个台风因造成重大灾害被除名后,由原提供国家或地区重新推荐名字。
4. 台风除名规则
- 除名条件:当台风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时,该名字会被从命名表中删除,以避免与后续台风混淆。
- 替代流程:被除名的台风名由原提供国家或地区重新推荐替代名字。
5. 公众参与
- 中国气象局曾通过社交媒体发起“我给台风起名字”活动,公众参与投票选出替代名字。
通过这套科学且具有文化多样性的命名规则,台风的识别和传播变得更加高效,同时也方便了国际间的气象协作和灾害防范。
【责任编辑:张小然】
本文地址: https://www.haocha.net.cn/chang/d20250124_47.html
免责声明: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,与本站无关。其原创性、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投诉邮箱:LEE555#88.com「#换成@」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