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暑节气的本意
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,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,通常在每年公历7月22日至24日之间。大暑的“暑”意为炎热,“大暑”则表示炎热至极,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提到:“大暑,六月中。暑,热也,就热之中分为大小,月初为小,月中为大,今则热气犹大也。”
大暑节气的特点
- 高温酷热:大暑正值“三伏天”中的“中伏”前后,是一年中日照最多、气温最高的时期,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一年中最热的时段,高温天气频繁,部分地区气温可达40℃以上。
- 湿热交蒸:大暑期间,季风气候影响显著,高温与多雨时期基本一致,雨热同期,湿热交蒸达到顶点。
- 雷暴和台风频繁:大暑时节也是雷阵雨和台风最多的时期,雨量充沛,尤其在华南地区,雷暴雨较为常见。
- 农作物生长旺盛:尽管天气炎热,但充足的光照和雨水有利于农作物生长,农作物在此期间成长最快。
大暑节气的传统习俗
- 饮伏茶:在三伏天喝由中草药煮成的伏茶,有清凉祛暑的作用。
- 晒伏姜:将生姜切片或榨汁后与红糖搅拌,晾晒后食用,可用于治疗老寒胃和伤风咳嗽。
- 烧伏香:祈求风调雨顺、百谷丰登,或用于治疗顽固疾病。
- 吃仙草:广东等地有吃仙草(凉粉草)的习俗,具有消暑功效。
- 喝暑羊:山东等地有喝羊肉汤的习俗,认为伏天吃羊肉营养最高。
- 送大暑船:浙江沿海地区有送大暑船的习俗,祈求平安和丰收。
- 吃荔枝:福建莆田有大暑吃荔枝的习俗,认为此时吃荔枝滋补身体。
- 吃凤梨:台湾地区有吃凤梨的习俗,凤梨的闽南语发音与“旺来”相同,寓意吉祥。
- 斗蟋蟀:大暑时节是蟋蟀最多的季节,部分地区有斗蟋蟀的习俗。
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大暑节气的气候特点,也反映了人们对健康和生活的美好祈愿。
【责任编辑:张小然】
本文地址: https://www.haocha.net.cn/chang/d20250124_46.html
免责声明: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,与本站无关。其原创性、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投诉邮箱:LEE555#88.com「#换成@」;